详细内容

“平疫結合”感染性疾病建筑如何設計?

摘要

近期,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傳入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愈加嚴峻,境內出現本土多點發生,局部暴發態勢,給疫情防控帶來了巨大壓力。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曾發布《關于印發應對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強醫療資源儲備,做好定點醫療機構和相關病區(病房)準備”“加強定點醫院改造、完善定點醫院啟用方案、做好臨時性擴充收治床位準備”。

# 感染性疾病樓設計的具體要求 #

自2000年2月以來,各省市相繼發布的一系列感染性疾病科建設相關文件,對各地的感染性疾病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 建筑選址


感染性疾病樓應當為醫院的獨立建筑,設置在醫院內的獨立區域,位于院區下風向。人流、物流路線便捷,具有獨立出入口,便于患者轉運,與醫院其他醫療用房之間應設置≥20m綠化隔離衛生間距,出入口附近建議設置救護車輛洗消場地。

2# 建筑布局

感染性疾病樓應當合理進行功能分區,潔污、醫患、人車等流線組織清晰,滿足“三區兩通道”的設置要求。平面布局應當劃分為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以及患者通道和醫務人員通道。同時考慮“平疫結合”對建筑布局的要求。


3# 功能用房

門診區域分別設置獨立的掛號收費室、呼吸道(發熱)和腸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診區和診室、治療室、隔離觀察室、檢驗室、放射檢查室、藥房(或藥柜)、專用衛生間、處置室、搶救室等。病房區域設置留觀(收治)病房、搶救室、緩沖間、醫護人員更衣室、辦公室、淋浴間、衛生間、值班室、配餐室、清潔庫房、穿戴防護用品區、脫卸防護用品區、治療準備室、處置室、污物處置間、潔具間等。

4# 量化指標

感染性疾病科各科診室及留觀室、住院病床的數量應滿足醫院日常診療的需求,同時根據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對醫療資源的布局情況,考慮“平疫結合”的原則進行設計,具備疫情流行期間快速轉化以及能提供應對經空氣傳播傳染病的救治能力。


5# 設計思路

新建感染性疾病樓應從總體規劃、建筑設計、機電系統配置上做到“平疫結合”,滿足規范和標準的要求。在符合平時醫療服務要求的前提下,滿足疫情時快速轉換、開展疫情救治的需要。

“平疫結合”區嚴格按照醫療流程要求,做好潔污分流、醫患分流規劃,確保合理設置空氣流向,避免流線交叉。預留功能轉化基礎條件,制訂轉化方案。

門診區域及病房區域的平面布局需滿足“三區兩通道”要求。清潔區為醫護人員休息、生活區;污染區為患者診療、住院及患者可到達的區域;清潔區與污染區之間的區域為潛在污染區。

呼吸道傳染病隔離留觀病區建議設在發熱門診樓上(二層),呼吸道傳染病收治病區設在隔離留觀病區樓上(三至四層),腸道傳染。ㄈ绺窝祝┦罩尾^設在頂層。

隔離留觀及收治病區的床位數量考慮“平疫結合”要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留有擴增床位的余地。其中,留觀病房為單人單間,收治病房可為多人間,房間配置衛生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自助服務技術,有效避免人員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風險,提升感染性疾病樓“平疫結合”的智慧化運行管理水平。


# 綜合性醫院感染性疾病樓典型示意圖 #

感染性疾病樓首層平面(發熱門診)(平時)

感染性疾病樓綜合考慮日常運行需求及疫時快速轉化的要求進行合理設計。首層分為 3個獨立的診區,分別為發熱(呼吸道)門診、腸道(肝炎、艾滋。╅T診和結核門診。如醫院無結核門診設計要求,可將發熱門診與腸道門診并設。不同的診區分別設置不同的患者出入口及污物出口,醫務人員共用出入口,單獨設置留觀(住院)患者出入口。

門診內部流程按“三區兩通道”進行設計,清潔區包括醫生出入口、更衣、值班、衛生間、淋浴間、醫護辦、清潔庫房、穿戴防護用品區域;污染區包括患者出入口、預檢分診、掛號收費、藥房、采血、化驗、咽試子采樣、診室、留觀、搶救室、CT室、患者衛生間、污洗處置間、出入院辦理、入院處置等;潛在污染區為醫護脫卸外層污染防護用品后的走廊以及脫卸內層防護用品、脫卸口罩等場所。


感染性疾病樓首層平面(發熱門診)示意圖(疫情流行期間)

圖1為疫情流行期間感染性疾病樓首層平面示意圖,可快速將平時的 3個獨立門診轉換為“普通發熱門診”“高風險人群發熱門診”“兒科發熱門診”。

圖片

                                                                                            注:藍色字為疫時功能轉換部分。

帶患者走廊的呼吸道留觀(收治)病區圖

圖2為呼吸道傳染病留觀(收治)病區平面示意圖,按照“三區兩通道”進行設計。其中,清潔區包括醫護出入口、更衣室、值班室、衛生間、淋浴間、清潔庫房、配餐間、穿戴防護用品區域等;污染區包括患者出入口、病房、患者衛生間、搶救室、污洗處置間、潔具間等;潛在污染區包括醫護辦、治療準備室、處置室、脫卸內層防護用品、脫卸口罩等區域;兩通道分別為醫務人員通道及患者通道。

注:1.單床間可做隔離留觀病房使用,收治病房可為多床間,設計時需注意滿足房間進深要求。2.按“三區兩通道”設計。設置患者專用走廊,三區均設有緩沖間。3.本方案僅為流程示意參考,并非施工圖紙,如需使用,請各專業配合深化。

為減少醫護人員暴露風險,可在治療準備室和醫護辦公室朝向清潔區及潛在污染區的位置分別設門,疫情流行期間可將開向潛在污染區的門關閉,將開向清潔區的門打開,治療準備室和醫護辦公室工作人員從清潔區進入,并作為清潔區管理。在治療準備間與護士站之間預留雙層互鎖傳遞窗,用來傳遞診療用品。

本方案將醫護人員通道與患者通道完全分開,可減少醫護人員暴露風險。但由于設置了患者外走廊,造成病房內很難自然通風,同時對采光也有不利影響,對患者恢復健康不利。建議患者通道墻體隔斷使用透光材料,以盡量減少對病房采光的影響,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預設患者通道的呼吸道留觀(收治)病區

不設置患者專用外走廊,保證每個病房都有自然采光與通風,提高患者居住的舒適性。同時為將患者通道與醫護通道分開,在每個病房的陽臺上預設門,平時將兩個房間之間的門關閉作為病房陽臺使用,疫情流行期間打開預留門形成患者通道。

不設患者通道的呼吸道留觀(收治)病區

將醫護人員與患者合用中間通道,保證每個病房均有自然采光與通風,并增加病區病床數量。由于醫護人員進入中間通道前已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而且患者進入時均佩戴口罩,并通過錯時通行管理,交叉感染的風險不大。

腸道(肝炎)傳染病收治病區

平時作為腸道傳染。ǜ窝祝┎^使用,建筑上預設疫時快速轉化為呼吸道收治病區的隔斷及排風設施,滿足疫時快速轉換的需求。

# 室內空氣和空調通風系統的設置要求 #

“平疫結合”區應當設置機械通風系統。機械送風(新風)時,排風系統宜按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分區設置獨立系統。關注診療場所的室內空氣流向,避免空調通風、空氣消毒機和開門開窗氣流導致室內空氣混亂,造成污染氣流,增加醫護人員暴露風險。

使用配置空氣消毒裝置的空氣通風系統,建議在空調通風系統的送風管路、回風管路、新風管路安裝等離子體空氣凈化消毒裝置,保證進入室內的空氣是安全的。不建議使用單機空調或柜機空調,因其既不能提供安全空氣,又可造成室內氣流混亂,對院感防控不利。

壁掛式、柜機和移動式空氣消毒機的進出氣流會造成室內亂流,不建議配置使用。推薦在空調通風系統配置等離子體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并預設獨立的排風系統(疫時啟用),建立上送下回(排)的定向氣流。

通風系統如果配置過濾器材的,需要考慮使用污染后如何消毒、如何更換問題,并建立負壓隔離病房外排風口高效過濾器的消毒和更換方法。

# 污水污物消毒設施配置要求 #

發熱門診全部污廢水均應進行處理,在滿足現行國家相關規范、標準、政策、文件及當地環保要求后排放。

傳染病收治病房如果沒有獨立化糞池,首選在病區污洗間配置便盆清洗消毒機;如收治病房有獨立化糞池,應定時按要求投加消毒劑。

醫院污水消毒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系統,慎用紫外線或臭氧消毒系統。同時醫院排放污水應符合 GB18466-2005《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技术支持: | 管理登录
seo seo